Blizzard Entertainment 15 年來累積保存的電腦遊戲幕後藝術創作,首度在海外登場!台北當代藝術館將於 8 月 20 日起舉辦「大玩.特玩–遊戲美學」展,集結科幻、恐怖、奇幻三種類型為主軸,探討電腦遊戲中包含的創作元素、用形式及美學特質,包括《星海爭霸》、《暗黑破壞神》、《魔獸爭霸》三大系列遊戲創作將提供給玩家欣賞,包括尚未上市的新作《暗黑破壞神 3》、《魔獸世界:浩劫與重生》也加以曝光。
Blizzard 策展人提姆‧坎培爾表示,此次展覽以科幻、恐怖、奇幻為主軸,集結了 Blizzard 旗下《魔獸爭霸》、《魔獸世界》、《星海爭霸》、《暗黑破壞神》等作品,原本有些早期藝術作品為初始的構想,藝術家覺得較為粗糙、不想要展出,但他們認為這些原始的作品是遊戲發展的重要階段、也是形成遊戲故事等內容的一部分,因此盡力說服藝術家來展出;Blizzard 希望藉由這樣的展出,讓玩家可以有機會了解真實遊戲的創作過程,一窺遊戲是如何從原本草圖乃至於到遊戲呈現給玩家的實際狀況。
提姆‧坎培爾 | 石瑞仁致詞 |
台北當代藝術館館長石瑞仁指出,遊戲從次世代文化成為新主流,2006 年起,英國影藝學院也正式為電玩遊戲設立獎項,不僅正視電玩為「21 世紀的新藝術」,影藝學院所頒發的 15 個電玩獎項也從此成為電玩業界的一種成就指標,遊戲藝術在眾多藝術家的參與加上科技與遊戲性的相互激盪下,激發出令人著迷的藝術,藉由本次特展當代館希望將日漸普及的電腦遊戲以及相關文化議題,帶入當代藝術領域中,從創意開發與表現,藝術欣賞與參與,社會流行與教育文化等不同角度,進行回顧、展示、檢視與探討。
大玩.特玩–遊戲美學展 | 冰封王座 |
台北當代藝術館表示,Blizzard 的座右銘是「創造有史以來最棒的史詩級娛樂體驗」,自 90 年代中期陸續推出魔獸爭霸、暗黑破壞神、星海爭霸等三款熱門遊戲,遊戲的內容架構融入了古典神話、 文學史詩、宗教神學等,開創了豐富的遊戲劇情。這些遊戲融合了西方雄厚的美學傳統和藝術想像的力量,不僅建構出真實而獨特的各種場景,也虛擬規劃出一系列的文明種族。這三款遊戲不約而同地穿插著科幻、恐怖、奇幻的美學元素,並隨著時代演進,逐漸發展出一套內容奇特脈絡複雜的世界觀與神話史。本次展覽從遊戲發想階段的各種角色造型圖稿,到討論定案的精密圖畫;從粗胚靜態的立體雕塑或模型到動態迷人的 3D 擬真影像,以及整合這些創意元素建構整部完美遊戲作品的地圖、場景、道具等等,公開展示這三款熱門遊戲「成形之前」的「幕後之作」,讓民眾得以見識這些遊戲的創意來源,了解每部遊戲之中複雜交織的內容架構,欣賞各自有趣的藝術表現風格,體會當代遊戲美學。
展覽介紹 | 走道有Blizzard介紹 |
《星海爭霸》展區
提姆‧坎培爾今日實際帶領媒體導覽「大玩.特玩–遊戲美學」展,玩家在台北當代藝術館可看到一樓展間 R105-R108 是以《星海爭霸》為主題的科幻世界,訴求「科幻」的藝術主題。《星海爭霸》遊戲背景設定在 26 世紀初,地點位於遙遠銀河系中心的克普魯星區,講述三個種族之間爭奪霸權的故事,包括來自地球的人類、神秘而強大的神族、以及進化迅速的異形蟲族。
提姆‧坎培爾解說展覽設計 | 星海爭霸展現科幻主軸 |
首先,在《星海爭霸》主題展區不僅可以看到 3D 展示,還有互動展示設施,當玩家把手伸入裝置中,投射的螢幕畫面就會出現遊戲的內容。
主題展區 | 互動設施 |
至於 R106 展間主題則是「人類」,人類所生存的空間建築風格呈現了一種工業機械化的金屬科技感,玩家在此可以看到熟悉的吉姆.雷諾等相關創作,當吉姆.雷諾作戰時,他配備全副的動力裝甲和電磁步槍,與坦克、幽靈特務等其他部隊分工合作、並肩作戰。
R107 展間則是「蟲族」的世界,蟲族是以寄生、黏液、感染等攻擊性昆蟲與爬蟲類的武器作為攻擊手段,玩家可以看到設定蟲族居住空間是以錯綜複雜的管道組成,大部分的建築都必須建造在這些稱為「營養管束」之上,玩家還可以看到蟲族部隊造型設計的創作,包括利牙、大鰲、猛爪等;當然,玩家熟悉的莎拉.凱莉根,現場也有 15 幅變身後的凱莉根手稿與形象圖,玩家可看出她不但保留了女性人類的身材外觀和嫵媚體態,同時也具有蛇蠍與昆蟲的刺刃利爪和邪惡潑辣的神情。
R108 展間則是擁有高度科技的「神族」,在形象稿的設計中,神族的外貌特徵與科幻電影中的外星人形象相去不遠,還有展示出神族使用先進的能量光束和震波,加上他們的心靈力量等藝術圖設計。
一樓除了《星海爭霸》展區外,現場還設計「粉絲遊藝」空間,展出來自美國、日本、韓國、台灣等地玩家從遊戲中衍伸發展出來的各種「再創作」,玩家可以一窺其他玩家對於這三款作品的詮釋。
《暗黑破壞神》展區
當玩家要前往二樓前,會在迴廊看到《魔獸世界》中令人熟悉的集合石,踏上樓梯間還可看到吸引人目光的遊戲影片。
進入二樓後,迎面而來的是血紅與暗黑交錯的恐怖空間,走廊上充滿的骷髏的佈置,展現出以「恐怖」為主題的《暗黑破壞神》展區。《暗黑破壞神》遊戲故事架構方面,取材自上古人類出現之前、天堂與地獄間戰爭的神話,其中,從地獄墜入人間、讓大地籠罩著恐怖詛咒與威脅的三個魔神-恐懼之王暗黑破壞神、仇恨之王墨菲斯托、和毀滅之王巴力,就是玩家在這系列遊戲中要設法封印和剷除的終極對象。
玩家進入 203 展區後,可以欣賞到《暗黑破壞神》的許多手稿,了解當初研發團隊發想的脈絡,包括一代、二代的人物素描圖稿、平面彩繪、與 3D 模擬圖,像是天使、惡魔、骷髏、流浪者、木乃伊、疆屍、怪獸、巨人、狼人、巫師、法師、戰士等設定;玩家可以藉此明白單一角色如何由概念發想、細部素描,到點線面計算連結、上色,到最終定稿等過程。
至於 202 展間則是展出《暗黑破壞神》的各式場景圖,讓玩家欣賞故事的環境設定,不論是充滿動物骷髏的荒涼土地、中世紀教堂的彩繪玻璃、透出異樣光線的哥德式大教堂等,營造出令人恐懼的詭異氛圍。
此外,現場也展出尚未上市的《暗黑破壞神 3》的角色動作影片,三代畫面設定強調視覺呈現上的精緻度與立體感,與在細節處理上力求特徵的突顯與栩栩如生。
Blizzard 表示,以「野蠻人」為例,二代特徵就是不協調的身材比例,刻意強化的四肢與肌肉紋理,但到了三代野蠻人從身材到裝備的整體比例都明顯合理許多,針對眼神與表情的細部處理,讓他除了強健的體格之外,渾身散發出一種堅定無畏的意志與信念。
在前往下一個展區之前,玩家將會經過環繞劇院,玩家可以坐下來欣賞一下《暗黑破壞神 3》目前所公開職業的動態神韻。
《魔獸爭霸》、《魔獸世界》展區
踏入最後一區展區,則是此次展覽作品數量最龐大的《魔獸爭霸》與《魔獸世界》系列,現場展出超過 330 件作品,展現奇幻的藝術類型。「魔獸」系列遊戲主要場景為艾澤拉斯的歷史故事,矮人和精靈等種族的背景特徵,多半皆援引自北歐神話。
現場《魔獸世界》、《魔獸爭霸》的展區擁有巨幅的「伊利丹 vs. 巫妖王」的畫作,死亡之翼的巨型模型等展示,相當吸引現場參觀者的目光。
台北當代藝術館表示,此次來台展出的 6 百多件作品,創作年代最早的為 1994-1995 年,這些早期作品主要集中在「魔獸」系列的展間,玩家可以看到早期人物手繪稿多以漫畫專用的針筆繪製,畫風接近報紙內的簡潔俐落的黑白時事插畫,強調人物本身的肢體動作。
此展區以主題為區分,除了《魔獸爭霸》外,《魔獸世界》則以系列資料片為來展出,玩家可以欣賞到《魔獸世界》剛推出時,各種族的設定創作。
玩家還可看到《魔獸世界:燃燒的遠征》德萊尼、血精靈與伊利丹的藝術畫作。
還有《魔獸世界:巫妖王之怒》中,宣傳影片如何製作,畫作設定,乃至於霜之哀傷等相關作品。這個展區展出多件動畫製作流程的示意作品,加上故事原始發想概念,以及本展所展出的草圖、圖像、影片等不同形式與階段的作品。
尚未上市的《魔獸世界:浩劫與重生》也展出了新的哥布林與狼人的設定圖、畫作與兩種族的表情動作等。台北當代藝術館指出,玩家參觀此展區中大批場景圖可以發現,遊戲對於各個種族生活場景的設計,總能在地球的現實環境中找到與之相對應的人文與地理景觀,或是在其他文藝創作當中找到類似的例子,為奇幻文藝將虛構世界建構在現實之上的例證,例如「北風凍原」彷彿是南美智利復活島與南極冰山的混合體;吉爾尼斯城童話般的房屋實為英格蘭 19 世紀的維多利亞式建築。
講座活動
台北當代藝術館指出,搭配「大玩.特玩.遊戲美學」展期,現場也規劃相關活動,包括 Blizzard 策展人提姆.坎培爾與台北當代藝術館副館長林羽婕主講「大玩‧特玩-遊戲美學策展講座」、王學武與李家瑩主講的「魔幻旅程-遊戲中的神話與奇幻故事 」、 史擷詠 「魔幻音域-遊戲與音樂的交響」、簡瑞麟與 François Boetschi 等主講的「瑞士 3D 動畫大師講座」,現場也將邀請 Blizzard 旗下藝術家馬克.吉本斯(Mark Gibbons)、布萊恩.索沙(Brian Sousa)、與藝術總監格藍‧雷恩(Glenn Rane)等主講「遊戲的新世代、新空間與新藝術」,以及由媒體副總裁麥特.沙米亞(Matt Samia)與計畫領導人傑夫.張伯倫(Jeff Chamberlain)主講的「遊戲影像的經緯轉軸」等。相關活動時間、報名方式,玩家可至當代館官網查詢。
「大玩.特玩.遊戲美學」展覽從 8 月 20 日至 10 月 10 日在台北當代藝術館展出(台北市長安西路 39 號),一般門票 50 元(周一休館)。
《星海爭霸 2》:點此進入
《魔獸世界》:點此進入
《暗黑破壞神 3》:點此進入
官網:點此進入
0 |
0 |
0 |
0 |
0 |
0 |
0 |
0 |
|
噁心 |
愤怒 |
強贊 |
感動 |
路過 |
無聊 |
雷囧 |
關注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