昭德三十四年,龍澤臣微服出巡時,遭遇大雪封山,絕境之下偶遇神秘隱士,兩人連數日擁炭長談天下時局,互相引為莫逆。歸朝後,龍澤臣不日就宣佈招百萬民夫急建龍牙關。六月,傾舉國之力同時南征北伐,此舉遭到忠心的臣子們的一致反對。然而那一次的出兵,龍澤臣用兵如有神助。蠻族幾近被滅,戎族被迫歲歲朝貢。
龍澤臣歸朝之後志得意滿,連下十二道金詔宣神秘隱士入朝,要給他加官進爵。卻連宣不入,龍顏盛怒之下,令八百龍騎燒山尋人,卻不想燒盡漫山青木也不見隱士人影。兵士們只在隱士焚塌的草廬中找到一本奇書,經歷了這場大火卻只染上一抹焦痕。
龍澤臣得此書後,曾將之擲於地上長歎曰:「此書讓朕得天下,亦讓朕失英才。」而這本書就是震動後世的《洗天錄》。此書後來被龍澤臣藏於養心殿中,世人都傳說得書者得天下。但龍澤臣的近侍卻都說,聖上從未再翻看過此書一頁。
昭德五十七年,天降異相,九星連珠。龍澤臣遙指漫天繁星大笑三聲而薨。未幾,養心殿大火,《洗天錄》於烈焰之中不知所蹤。而後新帝即位,薄徭輕賦。各族之間隙怨漸消。就連塞外的青陽城也與小小清源村之間的也建起了繁榮的商道,天下日益太平,人民安居樂業。斗轉星移,人們也就漸漸忘記了曾經有那樣一本曠世奇書存在過。
天啟二十三年春,京師。繁華的市井中一片熙熙攘攘。街角的小攤上,一名雜貨商正在向過往的行人兜售一頁經過火不焚的神奇紙頭,上書文字皆不可考。當日恰逢戎族使者入京朝聖,戎使遂以三百兩黃金的天價購下此頁殘書。
翌日,此雜貨商被發現離奇死於相府階下,死者面目平靜,身上財物無一損失,旁有血字大書兩字「不恕」。其時潘老相國勤政愛民,急令下屬查辦此事,卻不想由此牽扯出了一樁驚人秘密。據天機閣天機老人推算,戎使重金所購的那頁殘書正是遺失了兩百多年的天下第一奇書《洗天錄》,此書中提及了天道變遷的奧秘,更成功預言了天朝幾百年的興衰榮辱,得書者可以窺盡天機坐享榮華,化身為神臨一般的存在。於是只一夜之間《洗天錄》重現世間的傳聞便在大江南北沸沸揚揚,更是驚動了廟堂之上的九五之尊-靈帝。
當時的天下有一聖一狂,即劍聖獨孤一城、刀狂無名。中原英雄莫不以此兩人馬首是瞻。然獨孤一城雖已為青山首座,英雄少年,卻仍性格桀驁、行蹤飄忽。故靈帝乃密詔無名入朝,親授碧龍金璽,命其秘密查訪《洗天錄》的下落。
無名於是立追風堂,下設追風24騎四處秘訪此書下落。此24人武功精奇、行事詭異,出入皆面罩獸型面具。眾人皆知其出身江湖名門,卻從無法從其武功路數探知其真實身份。果然不出一年,追風堂即尋得《洗天錄》殘稿兩卷。靈帝如獲至寶,遂以其妹平陽公主下嫁無名,官拜定北將軍。
然而此兩卷書稿文字艱澀隱晦,令靈帝一籌莫展。其時恰鏡湖山莊莊主有女蘇紫顏年方及笄,容貌傾城,更兼博學能文,聰穎過人。靈帝遂強宣紫顏入宮為妃,以期其能悟出書中隻言片語。鏡湖山莊與獨孤世家世代交好,獨孤一城自幼長於鏡湖,與紫顏青梅竹馬,兩人早已私定終身。此時獨孤一城心中忿恨卻無處宣洩,唯有潛心劍術,終有大成,卻亦發覺得高處不勝寒。
天啟三十五年,獨孤一城大醉於京師酒肆鬧事,被戎人燕然未勒及時制止。兩人對拆三百招不分勝負,互相稱奇不已。時恰好無名途經此地,亦只能與之戰成平手。三人英雄相惜,以酒祭奠天,義結金蘭。此後三人常常以武會友,交情日厚。
天啟四十二年,蜀中大旱,顆粒無收。潘老相國奏請靈帝開倉賑災,然而朝堂綱紀敗壞已久,地方屬官貪贓枉法,民不聊生。旋即有草莽揭竿起事,振臂一呼,從者雲集,自號歸無期。不出半月,竟一舉攻克五郡十二城, 揮師直指京都,朝野震驚。
其間戎族使者再次入京面聖,目睹天朝一片頹敗之相,遂要求取消年年朝貢,靈帝不允。雙方一言不和,兵戎相向。九月,燕然未勒率戎族大兵壓境而來。靈帝震怒之下令無名統軍百萬鎮守邊境。未及卻又聽信讒言,改令其弟寧王為帥,以為掣肘。卻不想寧王才德平庸,更兼好大喜功,不聽人言,一路敗退。是夜,獨孤一城夜探軍營,勸無名臨危抽身,無名以天下蒼生為由拒之。
不出旬日,寧王兵敗如山,無名以精兵三萬斷後,戰死龍牙。平陽公主聞訊自殺於內城。燕然未勒於亂軍之中覓得無名幼子,將其帶回戎族撫養,被戎王得知。為杜絕養虎為患,戎王嚴令燕然將此子處死,燕然抵死不從。後民間盛傳一代戰神燕然未勒因通敵被戎王賜死。
同年,靈帝在養心殿被刺身亡,時人皆傳聞為獨孤一城所為,時獨孤一城武功已臻化境。無人可以緝之歸案。百官只能暫擁靈帝幼子重雲即位,時重雲年方4歲。改年景炎,冊封蘇紫顏為太妃,由寧王攝政輔國。然蘇妃性格溫婉柔順,寧王司馬昭之心日漸顯露。其一面以備戰為由攫取兵權,接管天威軍殘部;一面大興土木,廣建行宮別院,極盡奢靡。此時潘老相國已歿,朝堂之中人才凋零,唯有潘府少子襲相國之職,力挽狂瀾,人稱小潘相。然而大廈將傾,獨木難支。王朝內外交患,前景堪憂。
景炎三年,幼帝重雲於宮中離奇失蹤,下落不明。《洗天錄》殘卷亦被盜走。所有一切將矛頭再次指向青山派,此時獨孤一城已不知所蹤多年。寧王遂譴天威軍全力剿殺青山弟子,青山各派分崩離析,與朝廷嫌怨益深。與此同時,鏡湖山莊卻逐漸成為中原武林的正道核心,開始五年一次召開論劍大會,公開召考天下習武弟子。